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

忍耐文化-忍辱波羅蜜多

股巿又興旺起來,最近,恆指每天的波幅很大,在銀行裏,股民爭看股價的現象又重現,投資者的心態,若能在升時忍手不放,不貪少利,多等一會,賺的會更多,在跌巿時僅守止蝕點,忍心拋售,會蝕得更少,但這「忍」字訣又有多少人能做到。

香港政府公共屋鄉村內有很多老人互不相識,被安排在同一單位內居住,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,時有爭執,甚至大打出手?活了幾十年,還是做不到「退一步海闊天空,忍一時風平浪靜」。
「忍」,是中國人的美德,可惜在這繁忙的社會裏已被人遺忘,但無論個人或社會,凡事能做到難忍能忍,每個人都會有益,所以應推行「忍耐」文化。佛教徒行菩薩行,更明白忍耐的重要性,修忍辱或忍耐波羅蜜多,即包括忍讓、耐苦、堅毅和寬恕四種德性,缺一不可。

忍讓並不等於怕事,也不是懦夫行為,忍讓的背後是以智慧為基礎,避過劍拔弩張的場面,減低憎恨心的負面影響,用理智去處理事情。「耐苦」是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要素,這個世界是沒有免費午餐的,不能忍苦耐勞,就不會成功。要修行,在身心上必會遇到不少痛苦和挫折,要度眾生,是「難行道」,若沒有耐苦的能耐和堅毅的精神,一定不會成功。

有些人能逆來順受,不以行動來報復,但其實心中怨恨難平,這怨恨的種子,會毀掉人的一生,所以寬恕是忍耐文化的根本精神。佛教徒對眾生有慈愍心,明白眾生在迷困中不能自拔,自然能寬恕眾生。

中文的忍字,上面是刃,下面是心,像一把刀插在心中,是很痛苦很不易做到的事。這裏我提供一些修行途徑以供大家參考。一是修「自他換」,多從別人的處境著想,把自己放在別人的處境去考慮問題。二是常常憶念佛陀以他為榜樣,因為佛是「容忍的大海」,還有就是把眾生當佛菩薩般看待,因為眾生是未來的佛。最後當然是只有證入「平等空性」時才能真的做到無怨無悔,無求但寬恕的境地,而忍耐波羅蜜多圓滿時,就是佛的境界了。

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

吉祥卧

我們常常說:『食飽睡一睡,好過做元帥』,但其實多睡也可能是一項臨床症狀。西方國家流行病學的統計顯示,一般成年人口中日間過眠的盛行率約達5%。最近國內的調查數據顯示,15歲以上的人口長期有日間維持清醒困難的盛行率也達到3%。這些數據尚未包含也是高危險群的兒童青少年。從睡眠醫學的角度來看,睡眠剝奪、打鼾、安眠藥劑的使用等是最大宗的相關因子,有許多潛在的身心疾病和行為及心理因素都可能與之有關,因此必須對「日間過眠」謹慎從事專業評估。

佛經中常說,我們常受「五欲」困擾,五欲乃指「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」,即金錢欲、性欲、名譽欲、飲食欲和睡眠欲,所以過睡是一種惡習。佛陀常教導我們,要除「五蓋」,即滅除貪、瞋、痴(睡眠)、慢、疑。佛陀又教導跋祇國人行「七增法」,即(一)樂於少事,不好多為(二)樂於靜默,不妙多言(三)少於睡眠,無有昏時(四)不為群黨,言無益事(五)不以無德而自稱譽(六)不與惡人為伴黨(七)樂於山林閑靜處。

睡眠的時候,也可以是修行的時間,如密宗有所謂「睡夢瑜珈」,又有所謂「睡眠護身法」,睡時觀想自身變為上師,然後再化為本尊形象。永明延壽禪師,每天持阿彌陀佛聖號,乃至作息、飲食、大小便利、睡眠的時候,都不間斷,叫精進專修。星雲大師曾告訴大家,他連睡眠都是用「華嚴睡眠」的修行方法的。

以右手的手臂當作枕頭,左手平緩的放在腿上,右臥腳微弓,屈膝側睡,是佛陀在休息和去世時,所採用的姿態。此安祥的姿勢,名為「吉祥卧」。佛枕右脅而臥的姿勢,象徵佛涅槃,又稱為「涅槃像」,充分表現出佛教生死自在的精神。大家晚上睡覺時,可以採用「吉祥卧」的姿勢,醫學研究發現,這個姿勢可以避免壓迫心臟,有助於血液循環與腸胃消化運行,是較健康的睡姿呢!